周瑾心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问答
该怎么给儿童解释死亡这件事?
发布时间:2016-04-20 16:51:00    点击:

幼儿期,尤其在3岁至5岁,是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的阶段,自我意识将孩子与父母各自个体化了,妈妈和我不是一个整体这种想法伴随自我意识的形成而清晰。然后孩子从自然界生物的死亡,联想到了父母和自己的死亡,引发出最早的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感受。

      死亡恐惧或者说死亡焦虑,是每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会有的,是个普遍的原始的情绪体验。当孩子开始表达对死亡的恐惧感时,引发了妈妈内心对死亡的焦虑体验,担心死亡这个概念给孩子带来不好的讯息,因此通常当孩子问:妈妈,你会死吗?你死了以后我还能见到你吗?妈妈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孩子:傻孩子!妈妈不会死的,你也不会死,我们会永远都在一起的!虽然这样回应有利于暂时平复孩子内心的紧张,但是用敷衍的方式来回应孩子对死亡的焦虑感,是不恰当的做法哦!首先孩子在向你表达一种不安的感受,其次,孩子也是有观察力的,很有可能会穷追不舍的问你:那为什么小红的外婆死了呢?为什么浴缸里的小鱼死掉了呢?

      除了敷衍了事,还真有的父母会认真的讲解死亡的真相给孩子听。那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我就听过一个妈妈描述她如何正面应对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这位妈妈是这样回答的:孩子,你长大了,妈妈现在就告诉你。妈妈也会死的,等妈妈老了走不动了,就会死掉,那个时候你也长大了。等你像妈妈一样变老的时候,也会经历死亡的。死亡是每个生命都会经历的,谁也逃避不了,是自然规律。这位妈妈解释的很科学很严谨,孩子听完了以后,愣了一会儿接着问了一句:那你死了以后去哪里了?我可不可以去找你?很显然,小孩子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自然规律,理解不了妈妈的科普内容。毕竟在幼年的阶段,孩子的大脑里还未贮备好足够的信息来理解这样的内容。这样做科普解释不但解决不了问题,有时候甚至会形成恶劣的结果,例如孩子可能听到妈妈会死这样的话而整天粘着妈妈,担心哪一天妈妈就死掉了。加深了孩子对死亡的强烈感受而迁延出许多其他的问题来。

那么妈妈到底该怎么向解释死亡才妥当呢?

    死亡的意义并不存在,真正需要解释的不是死亡,而是如何让孩子接受对死亡的恐惧感受。心理学认为死亡恐惧这种感受与人类的分离焦虑有很大关系,通俗的说,如果你的孩子曾经有过深切的分离体验,例如睡醒了看到的不是妈妈而是一个空荡荡的屋子,或者孩子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突然找不到妈妈,这种突然出现的强烈体验引发的恐惧感,称为分离焦虑。没有过分体验过分离焦虑的孩子,是不会纠结于死亡这个话题很久的,如果过分的纠结,也许在向家长报信说你的孩子内心有深刻的分离焦虑体验,请妈妈好好的陪伴孩子,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感。

死亡恐惧如果不是病态的,最合适的解释方式分三步走:

    第一步:认真倾听。不要试图堵住孩子的嘴,也不要立即对这个话题做出任何反应,只是把孩子抱起来,认真的倾听。等孩子问完妈妈会死吗?一连串的问题以后,妈妈可以这样回应:宝贝是怎么想到这个有趣的问题的呢?”“宝宝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感觉呢?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把剩余的藏在心里还未表达出来的部分表达清楚,耐心的倾听,不要打断。

    第二步:引导孩子接受对死亡的恐惧感受。例如孩子问:妈妈如果死了,我就再也加不到妈妈了吧?妈妈可以温柔的轻轻拍着宝宝说:宝贝是担心妈妈离开你吗?如果妈妈离开你了,妈妈心里也会觉得非常非常的难过的!通过文字游戏,将死亡解释为离开,然后像孩子表达自己对离开的感受也是很难过的情绪。孩子看到妈妈表达这种情绪时,也就学会了表达自己的难过感受,同时学习如何去接受自己内心体验到的不良情绪感受。教给孩子接纳各种原始情绪,例如死亡恐惧、孤独感等,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通过与孩子一起去感受并表达(澄清)这种情绪而得到释放和安全感。

    第三步:安抚孩子的情绪。妈妈继续轻轻的拍着宝贝,说:妈妈跟你一样,也害怕离开你,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的在一起生活好不好啊?或者要求宝贝抱抱妈妈,用力的抱抱妈妈,这种行为举动既能够安抚孩子的心灵,又能够教会孩子珍惜与亲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光。

    这三步,从开始到结束都应该是温馨的画面,既不需要妈妈教授知识,也不需要一惊一乍的打断孩子的提问,更不能敷衍孩子。如果孩子非要妈妈解释死亡,而不单是因为分离焦虑才提问的话,妈妈应该尽可能的用这个年龄段的思维解释给孩子听。例如:死亡就像白雪公主躺在水晶棺材里睡觉一样啊!用孩子气的方式让这个问题顺利过渡是面对此阶段孩子疑问的最好方式。

    死亡恐惧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幼儿期,学龄前。第二阶段是在青春期,孩子可能表现为害怕得病,恐惧意外的方式等。第三阶段在更年期。对死亡的认识,要根据年龄段来教育,不能只是直来直去的解释。小孩子的思维力不够,是听不懂死亡的含义的,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在表达一种对世界的好奇或者一种分离焦虑感。妈妈只要做好上面的准备,即可轻松应对了。

扩展阅读

育心烟台心理咨询中心

烟台心理咨询师

免费在线专业心理测试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常见心理咨询问题解答

心理案例分析(二)

心理专家解答来访者问题集锦

媒体报道及杂志约稿

心理咨询须知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的步骤

    优惠券申请50元
    【姓名】
    【电话】
    【提醒】填写真实信息仅限首次使用
    联系方式
      电话  0535-6286807  QQ 876800586
      地址  芝罘区南大街振华量贩10楼1007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