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心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电影《为奴十二载》

发布时间:2014-10-11 16:02:00 点击:

电影《为奴十二载》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和很多美剧一样,关注的个体的经历,感受,体验。一个自由的黑人,跟随两个陌生人去参加小提琴演奏,醉酒后被卖身为奴,几经周折,返回家园。开始的平静幸福,和最后的物是人非的相聚,都非常短暂。电影刻画的是一个人为奴后的遭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为“奴”,可能是工作的奴隶,生活的奴隶,家庭的奴隶。很多人被责骂,压抑,训斥,剥夺,却无力反抗。有的来访者埋没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只剩下痛苦,哪怕这个痛苦,也是小心翼翼的包含着不应该的被评判。有的来访者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却被困在其中,反复重复一个模式,为什么这样?这样明明不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倍受煎熬。有的人,在不断成长后开始求索自我,即使长路漫漫,也不肯放弃。有的人,早已停止思考,接受了命运安排的一切。

关于电影《为奴十二年》的心理学角度的思考,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展开来,从中得到不同的领悟和感慨。

一,如何失去自我认定?

主人公是有自我的,一个稳定的家庭,擅长小提琴演奏。为人善良,对艺术充满迷恋。在被卖身为奴后,首先是肉体的折磨,不停鞭打。同时从意识上强化,改写名字,经历,经验。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只是一个奴隶。不停叫喊他的新名字,如果不能及时回应,继续鞭打,直到顺服。自我,就这样被一点点否定掉,进入一个他人安排的模式。

因为黑人奴隶是一个制度,所以,白人可以理所当然把他们当做奴隶来对待。也因为有这个制度,导致无数的黑人,被迫低人一等。

二,寻找自我有多难?

主人公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有智慧,可以拉小提琴,认识字。赢得为主人购物的机会,屡次想过逃跑,然而遇到了死亡的威胁,和白人的警告。在一个系统里,任何一个人,看到黑人奴隶,都会予以警示,强化对方做适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同时,一起干活的女奴,尽管劳动出色,但是男主人攻击,女主人折磨,甚至渴求死亡都不能。这样的生活令人窒息。但是,显然,除了活着,别无选择。

第一次企图送信,遭遇了酒鬼的叛变。男主人持刀来到黑人的居住区,几乎杀死电影主人公。敏捷的思维,很快让主人相信,酒鬼是为了讨好才编出莫须有的谎言。和死亡擦肩而过。这样的恐惧,背叛,未知,谎言,交错在每个人寻找出路的场景里。

终有一人,值得托付。追求自由的心,打动那些真正懂得自由的人。于是帮他将信送到,冒着彼此都可能被杀死的危险。于是有机会毫不犹豫地和奴隶们告别,在主人的谩骂中,向着期待了十二年的方向奔走。

黑人被贩卖无数,真正逃脱的微乎其微。

三,回归后结局如何?

对这部电影的结尾,我有一个期待。期待主人公的妻子,儿女,都张开双臂,迎接他的到来,就好像,他才离开两三天一样。事实上:他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离开这么久,但是在离开的这些日子里,我也不容易。年轻的妻子已经憔悴沧桑,嫁为人妇。当初年幼的女儿有了小宝宝。一切都已经不再是重前的样子,但是,一定不后悔,回到这个梦中的家园,不后悔所做的全部抗争。

或许,会有人说,终究都是死,何必那么辛苦?反正也是活着,怎么活着都可以。但是对于那些对生命有深切感悟的人来说,意义远远不同。守着沧桑,独有甘甜。

四,既然普通人也和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都可能会不幸为“奴”,那么如何去区分“奴隶”,和“主人”呢?如何在工作家庭,或者亲密关系里,免于为“奴”呢?

有尊严,被关怀,利益共享,有自由,被信任,被爱,共同成长。

简短的这几个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问问自己的心,此刻向往何方?此刻是否自由?如何去珍惜这份自由,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擅长,为世界添一份美丽?而不是悲伤?

不同的人,看这部电影,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看了下电影的评论。有的说:不错!很受鼓舞。有的说:在中国很难拍到这样的电影。有的也说:这个电影没有明确的立场,人性化,叙述客观。还有的说:拍砖!不好看!——这就是自由吧,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感受和评价。如果有面镜子,透过评论你看到了什么?

【扩展阅读】

1.烟台心理咨询介绍>>>

2.心理咨询之前需要知道的内容>>>

3.烟台心理咨询师简介>>>

4.烟台心理咨询案例>>>

5.各种心理咨询问题解答>>>

6.免费正规的在线心理测试>>>

7.心理咨询常见测试题>>>


    优惠券申请50元
    【姓名】
    【电话】
    【提醒】填写真实信息仅限首次使用
    联系方式
      电话  0535-6286807  QQ 876800586
      地址  芝罘区南大街振华量贩10楼1007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