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心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社交恐惧有什么表现

发布时间:2014-05-08 14:10:00 点击:

DSM-Ⅳ对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APA,2000) 
 
A. 患者对某种或多种社交场合有显著或持久的恐惧。在这些场合下,患者被暴露于不熟悉的人们面前或可能有人在注意或观察,害怕自己可能会做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行为或表现出焦虑症状。如果是儿童,则是在与年龄相称的熟悉的人们交往时发生问题,或在同伴中出现焦虑,而不是与成人的交往问题。 
B. 一旦暴露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下便引起焦虑,并可能出现与处境密切相联系的惊恐发作。如果是儿童,焦虑可表现为大哭大闹、发呆或从社交处境中退缩。 
C. 患者知道自己的害怕是过分的或没有理由的。如果是儿童,这一点可以没有。 
D. 患者设法回避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否则便要忍受极度的焦虑和痛苦。 
E. 对恐怖处境的回避、焦虑性期待或者痛苦,显著妨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或社交活动,或者对于患者有恐惧症感到极度的精神痛苦。 
F. 如患者年龄小于18岁,病程应持续至少6个月。 
G. 这种害怕或回避不是由于某种物质或一般性躯体状况所致的肢节生理性反应,并排除其他精神障碍而引起的焦虑或恐怖性回避
H. 如存在某种一般躯体情况或其他精神障碍,那么标准A的害怕与之无关,例如不是害怕自己的口吃、帕金森氏病的震颤或神经性厌食或贪食症的异常行为。 
注明亚型:特殊性社交恐惧症(只限于某一两种特殊场合)、广泛性社交恐惧症(害怕涉及几乎所有社交处境。这种广泛性亚型通常要考虑患者具有回避性人格障碍)

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分社交恐惧可分为社交敏感(又称社交紧张)和社交恐惧症两种。


社交敏感常与社交者的个性特点及缺少锻炼有关,与交往的不当认知和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经验、交往技能也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心理未成熟的表现。


社交恐惧症的产生常是过去经验的泛化或是通过条件反射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也与社交者的个性特征和家庭遗传因素有十关;社交恐惧症的产生还跟交往者的高要求与低能力之间的剧一章烈冲突有紧密关系。人的社交恐惧症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来源于后天。比如,人们在某一次较大场合的社交中,可能受年轻到了极大的刺激,因而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情绪,随之形成条件反交射,从而构成一种不受思想调节支配的亢奋的心理状态。例如,有的人们思维敏捷,富于幻想,追求美好的东西,总心理希望自己能成为优秀人才。但是,由于本身的欲求与实际能力障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他们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的弱点,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不愿意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更不愿意听到说自己不如别人,一旦听到别人的某种议论,就会受到刺激,或者一旦发现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也会在失望中受到刺激,造成社交恐惧。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社交恐惧症。


从心理角度来讲,社交恐惧症的病因主要是充满“缺乏性动机”。我们知道,动机决定着人的行为,一般而言,人的行动来源于两大动机,即“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缺乏性动机以排除、避免、逃避危险或威胁为特征,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习惯被动地接触人和社会,回避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回避有失身份的活动和羞愧、害怕等情感。另外,社会实践少,心理平衡与调节能力较差,也是社交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有些人,一旦置身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就会局促不安,生怕被别人瞧不起,处处谨小慎微,这便加重了心理负担,使原本脆弱的神经更加敏感。这样的人,往往被人家多看上一眼或低声议论几声就会紧张起来,脸红心跳,语无伦次,而紧张往往会导致失误,因此更会加深社交恐惧心理。



    优惠券申请50元
    【姓名】
    【电话】
    【提醒】填写真实信息仅限首次使用
    联系方式
      电话  0535-6286807  QQ 876800586
      地址  芝罘区南大街振华量贩10楼1007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