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心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儿童何时才又人际关系的心理反应

发布时间:2018-11-08 20:20:00 点击:
大多数生物,在给予适当训练的情况下,能对两个或者多个刺激的物体特性作出关系反应。比如,经过训练的成年恒河猴能够正确选择出两个刺激中更高的刺激。而基于非任意关系的反应不能称之为推衍关系反应。推衍关系反应的习得与模仿不同,模仿无法区分刺激间相关和无关的特征。而通过多个范例,儿童从最初的模仿转向基于语境作出反应。儿童早期关于词与物的学习的语言训练就是对称关系训练最典型的例子。例如,儿童学习事物的命名。最初,儿童能进行特定的关系反应,当儿童习得根据语境线索进行关系反应时,不需要具体的特征支持其关系反应。
Adams等人1990的研究结果表明,包含单一刺激的简单推衍关系反应比包含多个刺激的复杂推衍关系反应出现得更早。1993年,Lipkens等人进行一项纵向研究,结果表明:相互推衍关系反应最早出现在婴儿16个月大的时候,更为复杂的联合推衍反应出现在其之后。2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对已知事物的不同进行相互推衍。而Luciano等人的研究表明,15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做出对称反应,19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对一致关系做出反应。Peláez等人的研究表明,21个月大的婴儿能够掌握一致关系。
 
Barnes-Holmes等人199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4岁以前儿童无法完成一致关系刺激功能转化的任务,只能完成一致关系反应任务,而4岁以上的儿童不仅能够完成一致关系反应任务,还能够完成一致关系刺激功能转化任务。Mix对2~4岁儿童数量一致关系反应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岁半的儿童无法完成数量一致关系反应的任务,3岁开始能够完成数量一致性的任务。Mix同年又进行了对3至5岁的学龄前儿童关于按序列出现的事件和物品以及静态的事件和物品的数量一致关系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3岁儿童能够进行静态物品数量相等关系反应;3岁半及以后,儿童才具备识别事件数量相等的能力;4岁之后,儿童具备对静态或是按序列出现的事件和物品的数量相等关系进行反应的能力。
早期的研究认为,9岁以前的儿童无法完成类比关系反应任务,随后有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就能对类比关系作出反应,Carpentier等人2002年的研究表明,25%的5岁被试、88%的9岁被试和88%的成年被试能对类比关系进行正确反应。在2003年,Carpentier等人对2002年的研究进行改进,结果表明,能进行相等关系反应的成年被试和儿童被试中,100%的成年被试能完成类比关系反应,只有44%的儿童被试能完成类比关系反应。
 
Mchugh等人分别在2004年和2007年进行两项直证关系的横向研究,两项研究均招募40名3~30岁的被试参与直证关系反应任务,2004年的研究为普通直证关系和反转直证关系任务,2007年的研究为加入欺骗的直证关系任务,两项研究的结果均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反应的正确率逐渐提高。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直至14岁,个体才能解释隐喻,在这之前隐喻能力发展缓慢。Gentner的研究中,要求5~6岁、7~8岁儿童以及成年人对归因隐喻、关系隐喻以及双重隐喻任务进行反应,结果发现,关系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异显著,但是归因反应并没有年龄效应,从6岁直至成年,个体对与关系隐喻和双重隐喻的理解能力在稳定地提升(Gentner, 1988)。
2017年,祝卓宏课题组对230名学龄前儿童的关系反应水平进行评估,其中男生 126 名,女生104名;6~7岁儿童27名,占11.7%,5~6岁儿童70名,占30.4%,4~5岁儿童61名,占26.5%,3~4岁儿童44名,占19.1%,2~3岁儿童28名,占12.2%。结果如上图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前儿童的一致关系、对立关系、比较关系、层级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隐喻推理反应水平逐渐提升;第二,不同的关系反应发展进程有所不同,一致关系、对立关系、比较关系发展较早,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次之,层级关系和隐喻推理发展较晚。4岁左右是关系发展的转折点。
    优惠券申请50元
    【姓名】
    【电话】
    【提醒】填写真实信息仅限首次使用
    联系方式
      电话  0535-6286807  QQ 876800586
      地址  芝罘区南大街振华量贩10楼1007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