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心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拿什么来拯救社恐症

发布时间:2013-11-20 08:32:00 点击:
看到那么多的男孩和女孩因为社恐症回避着人群、回避着人际交往,把自己封锁在无人的角落里,为自己的胆怯、发慌而深深的感到耻辱和痛苦时,我的心也被刺痛着。这些花季的男孩和女孩本应该享受着花一样灿烂的青春、阳光一样明媚的生活,可是,是什么让他们紧锁着自卑的额头,是什么让他们远离喧闹的人群躲进孤独的角落,又是什么让他们痛苦不安、心生恐惧?

一、追求完美

    社恐症人群都有一颗过分追求完美的心。讨厌自己内向的性格,希望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的优秀完美,可是事情却总是反向发展,越想表现的好,却越是在他们面前紧张、发慌、脸红、恐惧,这种痛苦没有人能体会,象一个无底的深渊,吞噬着全部的思想、注意力和时间。追求完美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这种优秀的品质却让内向的社恐症患者过分的夸大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敏锐的感受性本是内向性格所具备的独特特点,却让他们更容易感到了不安和痛苦。

    与人见面感到脸红,但并未因脸红而一直感到痛苦,仅仅如此不是社恐症,只有在感到脸红的同时,非常讨厌自己的脸红,才是社恐症,厌恶自己的内向,并想努力克服它,这种内心冲突是社恐症人群的典型心里特点。

    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核心原理。顺应自然就是要接受那些令人厌恶的情感;接受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是难言的恶念、邪念,或者荒唐无稽的想法,承认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症状,转移注意力,不把注意力放在自身那些感觉上,不再使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打破这种精神交互作用造成的恶性循环;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理解人性、不安和恐惧这些感觉就象春夏秋冬一样乃自然规律,服从之、忍受之、顺其自然,不再抵制、压制和控制它。为所当为就是要忍受痛苦,做自己该做的事,行动起来,就算痛苦也要坚持;为所当为就要面对现实,陶冶性格,行为的改变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并陶冶人的性格,最终完成人的蜕变。

二、错误的认知

    社恐症的人群几乎都有“敏感性关系妄想”,在人面前表情不自然、脸红,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者觉得眼光凶恶会伤害别人,或觉得自己身体有臭味会让别人讨厌。他们性格孤僻,不愿和人交流,表面上和异性来往不多,平时自尊心强,爱面子,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在幼年时,社恐症患者几乎都有曾经和异性小伙伴间的性游戏,或者窥视过成年人的生殖器,当时感到好奇,参与过,可又模糊觉得这样的是不好的行为,这些小时候的经历因为没有得到过外界的疏导和评价,加上我们国家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讲“性”也似乎是避讳的一件事,这样,这些孩子对性的态度就停留在12、13岁青春期刚开始的状态,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持续保留着青春期少年的性羞怯心理,与成熟的生理和智力年龄不协调。

    青春期,性意识逐渐萌发,渴望和异性恋爱、拥抱,又怕被别人看出来,产生羞耻心,又担心小时候的性经历是“流氓行为”“不正当男女关系”,或“已失去贞操”而长期恐惧、自责,不能够明白,在青春期出现的成熟的性心理是正常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些并不是什么“坏思想”和“坏行为”,只要没有过分的性行为就可以了。

    这类人群的敏感性关系妄想让他常常会感觉别人都是针对他的,背后都在议论他,眼神、言谈都对他不利,所以更加不敢看人和别人交往,这时候鼓足勇气向别人调查检验自己判断,是解除这种心理的好办法,因为停留在青春期不成熟的性心理,这些错误的认知让患者长期处于自卑、自责、恐惧的心理状态,不能够用正常健康的心态与人交往,所以领悟其心理的幼稚性,才能完成心理成熟的转变。

三、东方的“耻感”文化

    有学者认为东方的“耻感”文化重视“礼义廉耻”和在两性关系中情感表达的含蓄,也使青少年成为社恐症的易感者,文化的共同性使日本和我国成为此症的高发区。

    耻感文化,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对大量二手资料分析后,给日本文化类型下的定义,是在区别于西方“罪感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耻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耻感这种心理感受加以发掘、升华,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积淀顾名思义,所谓耻感文化便是注重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特征是这种文化中的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故其行为将被以诸多的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即具有“耻感文化”特征的人多由别人左右着自己的行动。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结构(1)本我,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它是原始本能和冲动的存储地,本我遵循“快乐原则”。(2)超我,即良心,存储着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规则与禁忌,超我遵循“道德原则”。(3)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当本我和超我的价值观念相冲突时,自我会选择最大限度满足本我,又依照超我的道德规范去做出选择。

    社恐症的内心矛盾也是本我与超我的相互冲突,原始本能的欲望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内在的冲突使自我在周边环境文化中寻找出口,传统文化的含蓄,约束着两性关系中情感的表达,加上青少年对于性的无知,自我受超我的影响,努力压制、回避、谴责本我的原始冲动,本我被压制、扭曲,产生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症状。

四、转移注意力,打破恶性循环

    当我们将注意力无时无刻的集中在我们身体的某一症状时,这一症状非担不会减轻,反而更加严重,当注意力和症状不停的恶性循环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成会一种条件反射,成为一个人的性格,这个人就会变成一个在人际交往中慌张失措、表达不清、脸红、紧张的人,因此更加躲避人群,因此更加对症状不满,因此更加过分关注它,所有的精力时间都用来对付症状,这个本来拥有优秀品质的人变得越来越糟糕。

    要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要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转向人际交往中事情的本身,而不再关注自己有没有慌张、失态。

五、用放松来对抗紧张

    社恐症患者在人际交往时,时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我们的身体在紧张时就不会放松,在放松时就不会紧张,这是一种不能同时存在的两种情绪,练习想像放松法,想像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放松、成功的状态来对抗紧张。

   每一个人的蜕变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所以要完善和超越自己,忍受痛苦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是每一个社恐症患者要做好的思想准备。
    优惠券申请50元
    【姓名】
    【电话】
    【提醒】填写真实信息仅限首次使用
    联系方式
      电话  0535-6286807  QQ 876800586
      地址  芝罘区南大街振华量贩10楼1007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