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心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拉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7-07-31 11:32:00 点击:
  我们不应将俄狄浦斯情结的含义简化成一个想象的冲突。对俄狄浦斯情结的修通带来异性恋的态度,以及超我的形成。我们频繁提到的三角表象并不能恰到好处地描述俄狄浦斯情结的功能,因为这个表象并没有表明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过程,更不用说表明它的结果了。弗洛伊德仅仅谈到一个具体的观点:针对父亲的态度决定了情结在男孩和女孩那里发展的方式。这就是拉康为何不使用三角表象,而是提到了“父亲的隐喻”(paternal metaphor)。拉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的基本功能跟父亲的功能显然是相伴而行的。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父亲,就不会有俄狄浦斯的问题。反过来,我们讲俄狄浦斯的时候,必然要引入父亲的功能作为基本内容。拉康将父亲作为一个功能来理解。拉康将俄狄浦斯情结的开始定位在儿童成熟过程中一个特定的阈值水平,这个开始见证了儿童精神生活中一个特别的时刻。这个时刻同镜像阶段同时出现。在那个时刻,6到18个月之间的孩童在镜子面前认出他在镜中所看到的是一个影像,而且知道那个影像是他的影像;因此,镜像阶段表明一个基本认同的时刻,奠定了自我的基础。孩童接受这个影像是他的影像,开始将他自己体验为一个个体。在拉康看来,儿童从二元关系(从属于想象界的领域)发展到受调解的三角关系,这开创了象征的领域。

拉康划分的俄狄浦斯情结的3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镜像阶段认同期的末尾,作为一个主体出现的孩童仍然跟母亲处在没有分化的融合关系中。他处在跟母亲的直接关系里面,只要母亲给他照顾并满足他的需要就可以了。孩子跟母亲的亲近让他成为母亲认为正缺失的客体:那个客体是孩子要去识别的阳具。在这之后的辩证法:孩子是成为还是不成为这个阳具。孩子得以幸免阉割。实际上,仅仅是在没有第三方干预孩子和母亲有关的生殖身份时,孩子跟母亲的融合(未分化的)关系才会存在。“孩子寻找的是母亲欲望的客体---为了讨好母亲,成为阳具是必要和充分的。”正是在这一阶段,许多障碍和痛苦才能开始,我们称其中一些为“变态”。

  在第二个阶段,孩子不可避免地通过父亲维度的入侵而被引入阉割的领域。父亲的出现使得孩子不能享受他欲望的客体—母亲,也让母亲不能享受她的阳具客体:这个孩子。这样父亲就代表了一个双重的禁令,作为法则的承担者出现。这个双重否决是:对孩子来说,“你不该跟你的妈妈睡觉”;对母亲来说,“你不该让孩子进入你身体内。” 父亲作为法则承担者的功能,引导孩子通过跟父亲的次级认同,认同令人生畏的权威。但父亲只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拥有这一位置:在孩子眼里,父亲被母亲赋予了权威,母亲将父亲的话语看成携带着法则的权重。母亲同意父亲的法则的宣布——也就是,她将父亲的话语看成唯一可能调动她欲望的话语——因而对孩子来说,母亲将父亲的功能归入一个象征性的位置。对孩子而言,父亲的概念是母亲所给予的,即使父亲不在家里,孩子也能感受到象征性的父亲。由于父亲的功能,孩子对于自己作为母亲欲望的阳具客体的确定性受到动摇,他不得不承认自己不仅不是这个阳具,而且也不拥有这个阳具。

  这样,在拉康看来,在第三个阶段,孩子必须能识别出父亲是法则、话语,由此类推,阳具的拥有者。他必须认同这个有阳具的父亲,并借助这一认同,终止他的俄狄浦斯情结。男孩放弃成为母亲的阳具,通过认同父亲,开始了占有的辩证法;女孩找到了认同母亲的可能性,转向拥有阳具的那个人—父亲。

  注:这里提到的“阳具”(Phallus),指的是孩子感知为由一些人拥有而其他人缺乏的属性,并不是指阴茎(penis),而是指它的心理表象。

讨论:
  母亲和孩子没有分化时,需要父亲的介入。若父亲不介入,孩子和母亲没有分化,就可能发展为精神病。
  一些夫妇之间出现危机,跟孩子进入对父亲或者母亲的某个情结里面有关系。
  对孩子而言,父亲的概念是母亲所给予的,即使父亲不在家里,孩子也能感受到象征性的父亲。孩子意识当中的父亲不是真正的父亲,而是母亲心灵中赋予孩子的父亲。母亲给予孩子的父亲有他自己所建立的规则,真正的父亲跟母亲给予的父亲是不一样的。
  以中国为例,一个家庭里有三代人,就是祖辈、父辈和孩子,象征性父亲变得更加复杂。对孩子来说,到底谁才是规则?祖父,还是父亲?谁建立这个法则?父母不希望祖父母建立规则,他们才是孩子的父母。
  父母和老师有冲突时,谁是法则?这时父母应该跟老师沟通,不要让孩子知道这种冲突,因为孩子如果知道了就要用一生来应对这种冲突。
    优惠券申请50元
    【姓名】
    【电话】
    【提醒】填写真实信息仅限首次使用
    联系方式
      电话  0535-6286807  QQ 876800586
      地址  芝罘区南大街振华量贩10楼1007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