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青春期整容
心理案例《整容岁月:青春期的灾难》
容貌现在可以改变了,只要有胆量有钱。可以变成任何一张脸,这是项永久的易容术,满足了变脸的需求。如果没有副作用和风险,如果不是需要那么多的钱和痛苦,也许几乎每个人都会尝试改变少许,或者干脆变成另外一个人。
咨询室里有这么个易容群体,他们总是对自己的脸有要求,好像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成败或者幸福,都关乎到这张脸。妈妈带女儿来咨询整容导致的问题,或者带着儿子来进行变性别的咨询,看着花样年华的青少年们如此,内心总是略微的震颤,生命力在他们身上岌岌可危。
家长总是说“为什么非得整容才能幸福?孩子到底怎么想的?是不是中邪了!”如果改变容颜是每个人都多少会有的心愿,那么青春期夸大了这心愿也是正常的,青春期求认同的方式有很多,整容最容易获得喜爱难道不是真的吗?这捷径能最快的接近目标,如果我在青春期,又处在整容信息量大的年代,我可能也想给自己来一针。
这是自我认同并获取外界认同最容易的捷径,如此来说,整容不过是自我认同的外显行为。由于内心过于期待外界的关注,内心对自己的认同度太低,导致了青少年的整容潮流。家长们也有想得开的,同意孩子割双眼皮或者去打个瘦脸针,但如果是削骨呢?如果是自体脂肪移植呢?如果是隆胸抽脂呢?我的天!打个麻醉一觉醒来一切都变了,邻家女孩儿变成了窈窕淑女,搓衣板变成了玲珑有致。这个诱惑太大了,过于自卑的人怎么能逃得掉呢。
自我认同的根源是“被爱着”,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成长在“要求+指责”的家庭环境里,这个小孩再怎么优秀也无法成为一个自我认可的人,他在别人的心中是优秀的,但是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却是卑微的,因为从小一直在感受到自己“不够好”。这个声音逐渐的内化成为他的自我客体,认同感不是外来的,而是内在的,所以无论如何整容也无法挽救内心的自我否定,所以整容会像连锁反应,一路整到底,甚至到抑郁的程度。
家长要记得,爱你的小孩不是总要提醒他“你可以做得更好”,你的“提拔和鼓励”带给他的感受却是“我不够好”。教育是原原本本的,是本分的,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平时大部分时间里你要当一个妈妈去珍爱你的小孩,只需要抓住10%的教育机会引导孩子成为有能力适应社会的人就好。整容的人,除了职业需要,其他的多少与自我认同有关。而防患未然比制止纠正要简单得多。
原创:周瑾
微信公众号:xinlixuepindao(原创心理学案例、文字)
扩展阅读
免费在线专业心理测试(官方版)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心理案例分析(二)
